中美关税战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展望

— 分享 —


— 收藏 —


编辑:唐宋小编     来源: 唐宋     日期:2025-05-14     浏览量:3

文章标签 钢铁

2025 年 5 月 12 日,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相互取消部分加征关税,并将 24% 的对等关税暂停加征 90 天,保留剩余 10% 的关税,未提及 20% 芬太尼关税。以下是对三个月缓冲期后关税可能如何发展的深度分析:

从当前谈判成果及双方态度看关税发展趋势

  • 此次中美双方能够达成相互取消部分加征关税的共识,说明双方都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、缓解贸易紧张局势的意愿。在 90 天的缓冲期内,双方建立的经贸磋商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,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,为后续关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沟通平台和机制保障。

  • 从声明中双方的表态来看,美方承认芬太尼问题关税具有谈判空间,而中方在谈判中展现出的灵活性以及释放出的善意,如对美农产品输华的潜在让步等,为后续谈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,这使得在缓冲期后进一步降低关税成为可能。

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

  • 美国方面 :美国此前加征的高关税对其自身经济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,如推高了国内物价水平、增加了企业成本、扰乱了市场供应链等。降低关税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,稳定物价,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福利的提升。此外,中国是美国许多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,降低关税有利于美国企业扩大对华出口,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,进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。

  • 中国方面 :关税的降低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对美出口,改善贸易收支状况,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。同时,也有利于稳定国内就业,提高居民收入水平,进一步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活力。而且,随着关税问题的缓解,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,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。

从政治因素考量

  • 美国国内政治 :2025 年美国将举行总统选举,特朗普政府可能希望通过解决中美关税问题,展现其在经济领域的成果和能力,以争取选民支持。如果在选举前能够取得关税问题的实质性进展,可能会对选情产生积极影响。不过,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已达成一定共识,即将中国视为主要挑战与对手,这种政治氛围可能会对关税谈判和政策走向产生一定的制约,导致关税调整的幅度和范围受到限制。

  • 国际政治格局 :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,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,其贸易关系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。双方都有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自身国际形象的考量,过于激进的关税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不满和担忧,影响两国的国际声誉和合作机会。因此,在缓冲期后,双方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处理关税问题,以避免对国际社会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。

从产业竞争和供应链角度分析

  • 在一些领域,如高科技产业、制造业等,中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。美国可能希望通过维持一定的关税水平或采取其他非关税措施,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,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,降低供应链风险。因此,在涉及核心产业和关键技术的领域,关税调整可能会相对谨慎,甚至可能会保留部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或产业保护手段。

  • 同时,双方也在努力推动供应链的稳定和合作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,中美两国的产业相互依存度较高,许多产品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组装的。过高的关税会破坏供应链的稳定,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。因此,双方都有动力在缓冲期后通过谈判,寻求降低关税、优化供应链的解决方案,以实现互利共赢。

从历史经验借鉴

  • 2018 年 - 2020 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谈判历程表明,中美关税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经过多轮艰苦的磋商和博弈。在那一轮谈判中,双方经历了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和反复,最终于 2020 年 1 月 15 日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,关税减让幅度有限,且在之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

  • 当前的谈判和关税调整与当时相比,虽然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,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。因此,在三个月缓冲期后,不能排除关税反复的风险,双方可能需要继续就关税问题进行多轮谈判和协商,才能逐步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和更稳定的关税安排。


查看更多,请关注 http://www.chinatsi.com/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,未经许可,不可转载。